為什麼有些藝術品無法瞬間「看懂」? 意義究竟是?來自 3位頂尖收藏家分享對 Alicja Kwade 作品的思想 Non-traditional artwork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3 influencing art collectors in Asia sharing their idea about Alicja Kwade’s work.

以下是一個常見於藝術界內外的問題:身為單純的觀眾,你可能曾經覺得藝術,尤其當代藝術,總是令人感到困惑且摸不著頭緒?

而倘若你身為藝術工作者,可能更是曾經遇過不少觀眾對你所呈現的作品感到不理解,尤其是非傳統形式的裝置藝術、錄像藝術等當代藝術作品。你可曾想過該如何向他們解釋,這些作品和傳統藝術作品的差異?而你通常又會如何解釋呢?

Hypothetical Reality – Alicja Kwade Solo Exhibition, Courtesy of Winsing Art Place, Taipei

「是的,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似乎因為很多人都接受了傳統的藝術觀念,認為藝術必須只能是繪畫。」羅揚傑Alan Lo)說。

在近 5至10年間,香港藝術氛圍大有轉變。許多在香港當地具影響力的藝術機構、國際畫廊等,也都在這段時間成立,都爹利會館(Duddell’s)亦是其中之一。

不論是潛心收藏當代藝術作品,抑或是管理一家精心策劃的餐廳,都可被視為是種描繪世界的方式。而對於藝術愛好者而設的文化及社交場地、同時懷有米其林ㄧ星的殊榮的都爹利會館來說,創辦人羅揚傑(Alan Lo)收藏藝術品的同時,更是為香港藝術界帶來充滿活力、多元呈現的藝術據點。

Alan Lo, founder of Dudley Hall

對熱愛藝術的朋友來說,都爹利會館不只是餐廳。

尤其是都爹利會館呈現藝術的方式,時常是透過十分親近來訪者的方式,嘗試和觀眾產生對話。包含日前的 Kyung Hwa Shon 個展 “Walk with Eyes Closed” 一般,曾經到訪的朋友必定不會忘記,當他們放眼環伺餐廳空間,眼前皆是藝術。

「一件作品的價值或重要性,不再僅僅只是基於視覺美學。有更多程度地是基於作品背後的概念與思想。」羅揚傑(Alan Lo)說。

而此刻,都爹利會館現正展出至 7月的收藏群展 “Another Pair of Eyes”,則是由稻川豊擔任藝術家兼策展人的角色,將來自收藏家朱沛宗(Jehan Chu)、黃勖夫(Michael Xufu Huang )、林偉而(William Lim)、以及 Cindy Chua-Tay 的收藏與都爹利會館的各種元素在此匯合。一如往常地,都爹利會館如此提供了藝術人深度交流的平台。

Walk with Eyes Closed, Kyung Hwa Shon 2019, Photo by Cow Chun Yuen Lau, Courtesy of Duddell’s

「我想,這是一個了解當代藝術背景,及它與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之間關係的學習過程!」羅揚傑說。

對透過開設餐廳、藝術交流平台的羅揚傑(Alan Lo)來說,這句話顯得相當有說服力。當大多數人們可能誤會藝術只出現在少數場景,抑或是誤解藝術倘若平易近人時,就得面臨一定程度的部分犧牲時,都爹利會館與收藏家羅揚傑,徹底解消了這樣的可能。

而談到 Alicja Kwade 的作品時,羅揚傑分享了他對 Alicja Kwade 作品的想法:「 Alicja Kwade 的作品,擁有對物體的驚人、敏銳的感知意識。我也喜歡她作品中的詩意。」羅揚傑(Alan Lo)說。

2019 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花園,一顆顆巨型的大理石球體漂浮在紐約的天際線上。這件以科學及天文學理論形塑的雕塑,正是由來自波蘭裔德國籍的藝術家 Alicja Kwade (阿麗莎·柯維德)的創作。

Trans-For-Men 11 (Fibonacci) 2019 Mirror, berg crystal, ceramic, sandstone, concrete, limestone, granite, marble, volcanic stone, bronze, aluminum, corten steel 96.8 x 870 x 66.7 cm Winsing Art Foundation/Wenxin Art Foundation Will collect

「如果繪畫和雕塑可以成為藝術品,那為什麼錄像和裝置不行呢?錄像和裝置的媒材,提供了更多的動態與視覺體驗,甚至是虛擬的、沉浸式的體驗。」孫啟越(Patrick Sun)

從 2017年的秋天開始,由孫啟越(Patrick Sun)所創辦的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開啟了兩年一次、不僅龐大且極具意義的計畫:從2017年亞洲第一個在官方美術館舉辦的同志主題展覽的《 光‧合作用 I 》,以及在 2019年11月開幕於曼谷站的《光‧合作用 II》,一步步且深度的推動著 LGBTQ 主題藝術展,同時也透過基金會支持藝術家。

「我相信,概念藝術最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夠激勵或感動你。而錄像和裝置作品比傳統媒材擁有更多不同的方式來實現這個體驗。」孫啟越(Patrick Sun)說。

「Alicja Kwade 在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所呈現裝置作品 “WeltenLinie”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你身處並穿梭在整個龐大空間中時,藝術家在其中透過鏡子和物體來改變現實,這樣的作品能帶給你的,是比雕塑更全方面的體驗。」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創辦人孫啟越(Patrick Sun), Image courtesy of Sunpride Foundation.

與基金會同仁勤走於全球各處藝術機構的孫啟越(Patrick Sun),一直以來透過真實、親身的方式來體驗與了解藝術品。孫啟越(Patrick Sun)熱情地表示:「我一直都很欣賞 Alicja Kwade 作品的美感,在藝術博覽會上我經常見到。」

「但是在這種多呈現其中,我對她在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2017)上的裝置作品,印象是最為深刻的。」

Alicja Kwade 在 2017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作品,佔盡了當年度許多媒體的『十大』精彩名單。「她將這些行星描述為 “marbles played by a goddess”。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當前時代,這個作品似乎特別有意義。」

「當我們共處在這個星球上的現今狀態,真是一個宇宙奇蹟時,那為什麼我們要相互對抗?」孫啟越(Patrick Sun)說。

(Why are we fighting against each other when our very existence on this planet is a cosmic wonder ? said Patrick Sun. )

目前在台北文心藝所展出至 7月19日的 Alicja Kwade 個展,藝術家 Alicja Kwade 使用 3D技術複製一塊巨石,這件作品共有11個石頭沿著地板排列。

最原始的形體在正中央,從中央圓型巨石開始,左右延伸出每個體積一致的元素,其中一側石頭漸漸縮小成為立方體,另外一側則增加為完美的球體。以費波納西序列確定每個階段的形狀,實現黃金比例。這些石頭代表了它們自身以及它們之間的所有可能性,是對自然界延展性的讚頌。

第三位,是來自孟加拉的收藏家 Durjoy Rahman 。他在2018年時,於柏林和和家鄉達卡創辦了 Durjoy Bangladesh Foundation 基金會,期待透過基金會支持藝壇之外,也為他收藏藝術品這20多年來,創建一個交流的平台,同時也希望向藝術家提供更多實際的幫助。談到非傳統繪畫形式的藝術作品時,他說:「其實,裝置和錄像藝術,一直以來都還沒能被廣泛地接受。」

「然而,環境的惡化、人類的失落,都將激起當代藝術家對裝置和錄像的更多可能性,而如今隨著觀眾對這方面作品的互動越來越多,非傳統形式作品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更令人著迷。」 Durjoy Rahman 說。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humanity has provoked artists of current times to lean towards installation and video, and viewers are becoming more fascinated with such media now than ever before as they are more interactive. said Durjoy Rahman.) 

Durjoy Rahman, Founder of Durjoy Bangladesh Foundation

Durjoy Rahman 告訴 ART PRESS 他如何熱愛且支持新媒體藝術,以及如何理解人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人們透過感知理解藝術,倘若人類和環境正在產生轉變,那麼觀看、理解藝術的方式和觀念也會相應轉變。「在 Durjoy Bangladesh Foundation 基金會(DBF)中,我們大力支持和推廣新媒體藝術。近年來,因為人們所在時空轉變、地點置換、和接收資訊的方式改變,進而影響人們感受藝術的方式,因此人們也將變得越來越能了解、適應、接受這些相對比較新的媒材。 」

Hypothetical Reality – Alicja Kwade Solo Exhibition, Courtesy of Winsing Art Place, Taipei

Durjoy Rahman 堅定地認為,新興媒材的作品,在未來是充滿克種可能性的。從藝術家到觀眾對裝置、錄像等非傳統形式的媒材,都有越來越高的興趣與接受度。

「例如,我們上次 2019年在威尼斯舉行的藝術家駐村計畫 ,在參與的 11位藝術家中,就有 5位使用了裝置或錄像媒材,來捕捉、紀錄他們對那個當下與所在地區的親身體驗與思想,這漸漸地更廣泛地被觀眾接受。」Durjoy Rahman 回憶著。

Hypothetical Reality – Alicja Kwade Solo Exhibition, Courtesy of Winsing Art Place, Taipei
Hypothetical Reality – Alicja Kwade Solo Exhibition, Courtesy of Winsing Art Place, Taipei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試圖通過已知的方法及概念來度量、有限的詮釋現實(Reality)。而 Alicja Kwade 重新研究並質疑現實社會的結構,反思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時空的感知。通過創造如同幻覺般的雕塑、裝置或影像,以數學、科學、哲學的方式重新闡述我們對時間、空間以及物質的概念。

而談到從前是否看過 Alicja Kwade 的作品,以及他如何理解像 Alicja Kwade 這樣的藝術家時,Durjoy Rahman 真誠地表示,儘管基金會在柏林設有據點,其實他一直都尚未有幸親眼見過 Alicja Kwade 的作品。「我發現,她的作品非常發人深省。」Durjoy Rahman 說。

「但是,我對她的裝置所營造出三維空間氛圍、並幫助觀眾理時空的方式感到十分著迷,將來有機會一定會親身體會 Alicja Kwade 的作品。」可見,我們身處在台灣,有機會親眼觀賞到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

Hypothetical Reality – Alicja Kwade Solo Exhibition, Courtesy of Winsing Art Place, Taipei

Alicja Kwade – Hypothetical Reality

時間:2020.04.29-07.19

地點:Winsing Art Place 文心藝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1樓)

Explore

Up Next

Discover

Other Articles